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年末特辑:进发2019,媒体融合必带这几样武器】杨继红:布局未来才有未来 ——进发2019,强交互+矩阵化 |德外独家

德外5号 德外5号 2022-05-22




作者:杨继红

           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

          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部主任


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,这是智慧的时代,这是愚蠢的时代;这是信仰的时期,这是怀疑的时期;这是光明的季节,这是黑暗的季节;这是希望之春,这是失望之冬;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,人们面前一无所有;人们正在直登天堂;人们正在直下地狱。

——狄更斯《双城记》

 

12月初,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主页上,发表了一段若有所指的话:“听到一个段子: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,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。”2018年资本市场的疲态可以说已经显露无疑——野蛮生长,行业寒冬。


对于今日之媒体,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发的一面:4月19日上午,新组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揭牌。在受众需求、媒体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正在努力,全媒立体互动能力、新媒体品牌效应等各方面有所发展;10月1日上午10点,国内首个上星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-4K超高清频道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4k超高清频道应运而生, 使得大屏电视就像家里的一扇窗,丰富内容,圈粉观众回归大屏;12月8日,中国移动正式发布5G终端策略,预示着中国的5G时代即将来临,12月28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和华为公司举行5G新媒体平台合作建设签约仪式。5G时代,技术为社交需求提供更多可能,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万物连接,电视和视频分发可能成为下一代5G无线服务的一种核心能力。


对于今日之媒体,我们也看到了变幻的一面:用户开始更多分享,更多强调参与感、存在感、成就感,而非单向的阅读;内容生产者开始更多聚合,更关切自己和读者之间,能否建立真正的联系;网络广播、电子阅读、H5产品、“两微一端”等方式已经普及,传统媒体以新面目出现,发挥优质内容的优势,并通过互联网与受众建立连接,产生有意义的互动,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边界,是媒体融合现阶段的重要课题。


01

做工具者得用户

据《201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》显示,在中国互联网资讯消费者中,平均每天用于资讯的消费时间,人均达到了76.8分钟。其中73.7%的用户,每天会拿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看资讯。新闻消费时长继续增长,用户“移而不动”趋势浮现,泛内容边界扩展,这些让新闻内容的市场总规模和潜力更为可观。


目前居于头部资源的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,他们呈现出来的第一个共性就是:都在做工具,都是在通过做工具赢得用户。百度是个搜索引擎工具,阿里是一个线上支付工具,腾讯是一个线上即时通讯工具。他们首先都是贡献一种使用功能,一种用户喜欢用、习惯用、依赖性使用的工具,使用户变成了他们的user。在拥有了注册user之后,才能在自己的后续研发中,进一步带动用户一起往前走,共同完成媒体和用户的迭代进化。


然而,有了用户,才谈得到影响力,才谈得到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所带来的商业模式。因此,我们必须完成从单向播发向深度互动的转变,通过回补工具缺口,重塑内容逻辑。


首先,以用户为中心,意味着用户在哪里,央视新闻就要覆盖到哪里,影响力就要扩展到哪里。第二,以用户为中心,意味着央视新闻的传播流程都要围绕用户需求构建,不断提升获取用户能力、强化用户连接、改进用户体验。第三,以用户为中心,意味着央视新闻在保持新闻报道速度的同时,还需要快速沟通用户,快速修正产品、快速反馈需求,因此,必须建立起内容、技术、产品高度融合、能够做出即时响应的组织架构。



在此基础上,我们首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回补工具缺口,让央视新闻的内容真正变成“善而有用”。截止目前央视新闻共发起移动直播超10000场。今天,我们可以利用平台发起移动直播,用户拿起手机,通过简单的操作,下载一个应用,获得一个授权,就可以发起直播,这就是工具化的应用。现在我们需要做的,是填补自己与自己、自己与机构之间等各种工具缺口,通过工具、技术的力量在移动直播平台上将新闻传递给更多用户。


02

做社交者得流量

通过回补缺口,我们获得了用户,那么如何将优质内容和现有用户间建立强关联,则需要建立社交交互场域。纵观互联网,无一不在社交关系上持续发力:腾讯创造了基于强关系的熟人社交帝国;阿里创建了基于支付工具的购物社交帝国;抖音创造了基于用户价值的分享型社交帝国。


正因如此,在以“移动优先、深耕社交”的思维深化及影响下,央视新闻移动网的搭建构思,除了能实现用移动端采集,在移动端首发,甚至在直播过程中让用户参与进来,“用户”思维必须在平台应用上得到体现,“社交”属性必须得以彰显。


传统媒体时代,媒体最大的作用体现在记者以最快速度抵达现场从而获得内容;新媒体时代,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日益紧密,触达用户从而获得用户价值;而作为交互性媒体,通达人心、被人信服才能获得引领地位。这是传播能力的时代追寻,也是央视新闻努力进化的步伐。


03

做平台者得未来

2012年到现在,我一直在做新媒体工作,我从媒体与用户关系的角度出发,把门户网站以来的新媒体应用分成了三个层次:发布型应用、交互型应用、平台化应用。这三个层次有质的区别。此外,当下用户行为业已趋于“社交化”,消费时间趋于“碎片化”,优势媒体趋于“平台化”。


第一类是发布型的应用。比如第一代的门户网站,追求海量的资讯和便捷,跟传统媒体类似,以新闻、信息、服务为基础。


第二类是交互型的应用。以微信、微博、人人网、开心网、天涯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兴起,使得互联网从信息应用为主向通讯交流为主转变。同时,用户生成内容(UGC)成为交互性应用的主要特征。


第三类是平台型应用。就像马云和马化腾,他们搭建了两个平台,建立了两个平台级应用。这两个平台虽然取向不同,选择的方式手段不同,但是构架理念是一致的——从互动级走向平台级,来扩大自己的生存能力,开枝散叶、树大根深。由此,央视新闻深知搭建自有平台才是互联时代电视媒体的突围策略。


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” 在每一个场合,只要我开口讲话,总背这段中学古文,告诉大家在新媒体时代,版权内容要以应有的估值,不可急不可待地为了刷存在,为了让视频、原创内容见到更多的人而把内容源源不断送到商业网站和更多平台。


商业平台单边强大,对用户的舆情影响特别巨大,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认知来说,商业平台和媒体自有平台应该是均衡的。如果像现在这样一边倒,网民特别容易拍案而起,而不愿意伏案去研究;特别容易感性转发而不愿意理性的思考,更不愿意系统地获得信息。


所以我认为,新闻机构需要有自己的庞大的自有平台,第一舆论导向可得到公正的对待;第二,版权可得到合理的估值;第三,传统媒体有自己的议程设置,对于舆情,我们可以是发起者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者。我认为,现在很多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,就是让专业的人做新闻,让权威发布去发布。真相不会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改写和被刻意地归谬,这一点是必要的。



04

做矩阵者得天下

弥补电视生存的这一危机,可以通过回补工具缺口,重塑内容逻辑,用矩阵为融合破局。搭建矩阵,发挥媒体融力量;不断探索,巧用矩阵为融合破局。


矩阵是中央厨房的升级,可以建立以地图、搜索等在内的资讯应用,以内容协同带动版权协同和产业协同,打造基于移动端的新闻传播生态链。简单来说,搭建用户系统,需要扩大平台影响力。


央视新闻接下来仍将着力改变电视新闻媒体资源分散、竞争力薄弱的现状,逐步摆脱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依赖,在稿源拓展、版权保护、媒资运营等领域拓展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,开创融合发展的全新业态,搭建强大的用户关系网,合力打造全国广电系统融媒体“联合舰队”。



我们站在2018年底回望,央视新闻在主题主线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创造了不俗的成绩,其中原创特稿《习近平和母亲》获全网置顶转发,阅读量超10亿,创下总书记报道网络媒体传播最高纪录;原创特稿《习近平和彭丽媛:这就是爱的样子》在“央视新闻”微信端一经推出,十多分钟阅读量即破10万+,点赞量迅速过万,创造了时政特稿在微信平台单位时间内最快增长纪录。以提升“四力”为效果导向,央视新闻全方位聚焦港珠澳大桥通车,微信公众号推出的【震撼!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】,仅微信平台阅读量就超700万,创造了公号开通以来,点赞量、阅读量、转发量的最高纪录。



进发2019,看向媒体的当下和未来的时候,我仍然感谢这个无法被定义的时代,且无畏寒冬。身处这种媒体融合的趋势当中,央视新闻心无旁骛。




相关阅读


【年末特辑:盘点2018国内媒体融合发展之路】黄楚新:产业边界消弭,技术驱动融合迭代 |德外独家


【年末特辑:2018总台成立后是这样再造新央视的】吴克宇:打造增量 创新传播,推动视听文化产品高质量发展 |德外独家



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招


媒体融合研究经理2人

新媒体运营专员1人

具体要求见👉  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招人啦

中国第一家

专注媒体融合的研究院

传递信念信心

剖析实践实验

探求对策方法

长按二维码,即可关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